青海众安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通知公告
地方法规标准
尾矿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
发布时间:2022-04-28 01:56
  |  
阅读量:
  |  
作者:
青海众安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应急管理厅、青海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宁安、郭显世、郭勇、敏锐、曹林宝、徐志靓、芦光伟、李开远、姚京栋、 郭威、江珍永、余晓峰、
郭全海、王久邦、安永东、周保民、张飞飞。

本标准由青海省应急管理厅监督实施。

引言

尾矿库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在对尾矿库作业场所存在的岗位作业风险、安全管理、 环境条件基础上,综合考虑尾矿库作业岗位风险等级、安全管理风险等级、环境管理等级的因素,进行 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通过在尾矿库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尾矿库主 体责任,促进尾矿库实现信息化管控,是遏制尾矿库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举措,是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 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的重要举措。在青海省范围内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实现标准化、 信息化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以达到提高尾矿库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水平的目 的。

本标准施行后,各尾矿库可参照此标准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工作。

尾矿库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尾矿库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设成果和成 效、信息化管理等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尾矿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1803-2020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63/T 1804-2020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术语和定义

DB63/T 1803-2020和DB63/T 1804-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4.1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明确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责任部门(含承包单位),成立双重预防机制领导 小组及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要明确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风险识别、评价和管控等工作,分管负责人应 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管控等工作。工作组要明确组成人员范围,包括:安全、生产、 技术、工艺、质量、设备、工程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含承包单位)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岗 位人员,明确任务分工、编排节点计划。

4.2制定制度

4.2.1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 应提出具体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管理保障措施,从组织协调、资金保障、宣传推广、培训交流、督 查考核等方面制定措施。

4.2.2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应规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层次风险管控职责;规定安全生产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标准、管控层级确 定、管控措施编制、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4.2.3培训教育制度

应规定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培训教育职责,明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落实培训投入等职责,明确各基层单位落实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学习风 险分级管控相关内容的职责,明确岗位工熟知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的学习义务。

4.2.4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应明确企业、部门(车间)、班组、岗位的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管 理,确定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奖励 等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4.2.5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应明确更新标准、评审程序、沟通机制和考评内容,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和风险分析,并更新完善风险信息。

4.3部署实施

4.3.1收集和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掌握分级方法和工作 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4.3.2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现场调查,熟悉尾矿库企业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因素、 安全管理现状和环境管理状况,排查风险点,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4.3.3企业应制定培训计划,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培训工作。明确开展培训的计划、方式和要求,使有 关人员了解风险分级管控知识。

4.4划分风险点

4.4.1风险点划分原则

按照DB63/T 1803-2020中5.1.1原则执行。

4.4.2风险点确定方法

尾矿库应该根据自身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范围、专业技术力量、获取评估所需信息的难易程度等 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简单易行的、便于操作的评估方法。各种评估方法对于安全风险评估各阶 段而言适用性各不相同,尾矿库可以在安全风险评估各阶段选用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于重要的环节 和场所,可选用几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互相补充、互为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 性。

风险评估过程中,尾矿库应对以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坝体、监测系统、 排洪系统、放矿、筑坝、回水、干滩、超高、库区及周边环境、干式尾矿的运输、平整和压实、碾压筑 坝、其他作业(机械检修、电气检修等)等。

4.4.3 风险点

企业应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风险点:尾矿输送、尾矿堆积、尾矿排洪、尾矿回水、库水位监测和防 洪等。

4.4.4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按照DB63/T 1803-2020中5.1.3的要求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4.5辨识危险源 

4.5.1辨识方法

按照DB63/T 1803-2020中5.2.1执行。

4.5.2辨识范围

为便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避免出现遗漏,首先要对整个尾矿库生产系统进行单元的合 理划分,确定评估的基本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 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主单元可以结合尾矿库生产工艺流程,按照尾矿库 生产系统划分,岗位(设备、作业)单元是安全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尾矿库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 据自身生产工艺情况、设备设施分布状况和管理需要等情况灵活増减单元划分的层级和数量。

宜将尾矿库分为坝体单元(尾矿库主坝、副坝)、监测单元、排洪单元(排水井/斜槽、涵洞、截洪 沟等)、放矿单元、筑坝单元、回水单元(回水设施、环保站、污水泵站等)、库区及周边环境单元(库 区情况、上下游情况、尾矿库值班室等)、干式尾矿库的运输平整和压实、碾压筑坝、其他作业单元(机 械检修作业、电气检修作业等)、安全管理单元等,企业可根据尾矿库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删减。

4.5.3危险源辨识实施

4.5.3.1尾矿坝

坝体的轮廓尺寸、变形、裂缝、滑坡、渗流、管涌、滑动、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坝外坡比等。 4.5.3.2尾矿库放矿与筑坝

包括岸坡清理、尾矿排放、坝面维护和质量检测、尾矿坝滩顶高程、尾矿坝堆积坡比、上游式筑坝 坝体上升速度、尾矿坝下游坡面、坝外坡面维护、子坝的堆筑及质量保证等。

4.5.3.3尾矿库水位控制与防汛

尾矿库水位控制、安全超高、干滩长度、调洪库容、排洪设施完好情况、排水能力等。

4.5.3.4渗流控制

坝体浸润线埋深及其出逸点的变化和分布、排水设施完好情况等。

4.5.3.5库区及周边条件

尾矿库下游建设居住、生产等设施。尾矿坝上和库区周围乱采、乱挖和非法爆破等。

4.5.3.6监测系统

监测设施建设,监测系统的运行等。

4.5.3.7尾矿干式堆存

要从干式尾矿库的运输、平整和压实以及干式堆存尾矿库排洪等方面进行辨识。

4.6风险评价

按照DB63/T 1803-2020中5.3的要求,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得出评价等级。

4.7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按照DB63/T 1803-2020中5.4执行。

4.8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在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制定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 险分级管控清单(详见附录A),并按照规定及时更新。

4.9风险告知

按照DB63/T 1803-2020中5.6执行。

5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5.1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负 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等为主要成员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安全生产负责 人为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以及设备、工艺、电气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成员 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部门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 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各部门工作小组负责责任范围内的体系建设与运行。

企业全员应全面参与隐患排查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隐患排查治理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 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使风险得到全面、有效控制。

5.2制定制度

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排查要求、考核办法等内容。

5.3培训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隐患排查标准及排查表针对性培训,应使全员掌握隐患排查相关知识,确保员工 熟知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控措施,并按照本岗位隐患排查清单定期进行排查隐患。

6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

6.1隐患排查项目

6.1.1 基本要求

实施隐患排查前,应根据排查类型、人员数量、时间安排和季节特点,在排查项目清单中选择确定 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排查项目,作为此次隐患排查的内容。隐患排查项目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和生产 现场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

6.1.2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

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一一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一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一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投入等。

6.1.3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

企业生产现场类隐患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坝体、监测系统、排洪系统、放矿、筑坝、回水、干滩、超高、库区及周边环境、干式尾矿的运输、 平整和压实、碾压筑坝等方面。

6.2隐患排查

6.2.1 基本要求

隐患排查应结合行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要求进行,主要有综合检查、专业检查、例行检查、巡回检 查及防洪度汛检查、节假日检查等方式。

企业应当按照隐患排查清单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开展隐患排查工 作,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专业管理原则进行跟踪管理,并做好相关记录,保存现场检查图片。

6.2.2排查周期

按照DB63/T 1804-2020中6.4.2执行。

6.3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按照DB63/T 1804-2020中6.2执行

6.4隐患分级

6.4.1 —般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6.4.2重大事故隐患

根据DB63/T 1803-2020中5.1.3相关规定,尾矿库企业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应包括以下情形: 一一库区和尾矿坝上存在未按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开采、挖掘、爆破等活动;

一一坝体出现贯穿性横向裂缝,且出现较大范围管涌、流土变形,坝体出现深层滑动迹象; 一一坝外坡坡比陡于设计坡比;

一一坝体超过设计坝高,或超设计库容储存尾矿;

一一尾矿堆积坝上升速率大于设计堆积上升速率;

一一未按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坝体稳定性进行评估;

一一浸润线埋深小于控制浸润线埋深;

一一安全超高和干滩长度小于设计规定;

一一排洪系统构筑物严重堵塞或坍塌,导致排水能力急剧下降;

一一设计以外的尾矿、废料或者废水进库;

一一多种矿石性质不同的尾砂混合排放时,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排放;

一一冬季未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冰下放矿作业。

6.5隐患治理

6.5.1 基本要求 

按照DB63/T 1804-2020中6.5.1的要求执行。

6.5.2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

治理流程应满足DB63/T 1804-2020中6.5.2的要求。

6.5.3 一般隐患治理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及时组织整改,不能立即消除的隐患,应 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上级单位检查或对承包方检查发现的隐患,应由检查部门及时编制并签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由隐患 所在单位负责整改,整改完成后应进行书面回复。

6.5.4 重大隐患治理 

按照DB63/T 1804-2020中6.5.4的要求执行。

 6.5.5 隐患治理验收 

6.5.5.1 隐患整改完成后,应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复查验收销项,并填写销项记录。

 6.5.5.2 重大隐患治理结束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 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 进行评估, 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格式见 DB63/T 1804-2020 中附录 E)。评估通过后进行销项。 

6.5.5.3 对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 单位完成治理并经评估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相应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 同意后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材料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治理情况评估报告等。

6.5.6 告知 

企业应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可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现场展板、电子屏等进行 公示,公示至少每月更新一次。 

6.5.7 统计分析

 6.5.7.1 各级职能专业管理部门均应独立建立隐患排查、判定审核、复查验收、整改登记相关记录, 对本专业范畴的隐患进行跟踪管理,并按月将判定审批、复查验收、整改统计资料报本单位安全管理部 门存档汇总,并形成统一登记台帐。 

6.5.7.2 企业每季度最少应进行一次隐患统计分析,对隐患治理情况、隐患发生类型、隐患排查数据 等进行系统分析,查找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步改善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7 建设成果和效果 

7.1 成果 

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成果应包括: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 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了评价、分级,并制定了控制措施。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设备设施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7.2 效果

7.2.1 企业应成立双重预防机制考核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对各层级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一 次考核。 

7.2.2 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绩效考核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考评的目的和用途; 

——考评的原则; 

——考评的内容和分值; 

——考评的一般程序; 

——考评的周期。

 7.2.3 双重预防机制绩效考核结果应作为从业人员职务调整、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8 信息化管理 

8.1 企业应建立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和隐患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与 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8.2 企业应实现信息化管理,相关信息系统中企业基本信息、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组织机构及人员、设 备设施库、作业活动库、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文件等信息填写完整。 

8.3 企业宜建立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平台。

8.4 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9 持续改进 

DB63/T 1803-2020、DB63/T 1804-2020中的相关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10 文件管理 

DB63/T 1803-2020、DB63/T 1804-2020中的相关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表A.1。

表A.1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点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评价级别风险级别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管控措施管控层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备注
编号类型名称序号名称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1作业活动尾矿输送1管路输送尾矿

尾矿不按规定排放, 

设计以外的尾矿、废 

料或废水进入库中

 

管路架设注意力不集 

 

管路固定不牢,作业 

时未系安全带或安全 

带使用不当

 

尾矿工不检查放矿情 

况或脱岗

 

4蓝色滑坡

1、严格按照规定 

排放尾矿。 

2、禁止外来废料、 

废水进入库中。

1、班长、安全员做 

好监督。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2管路输送尾矿4蓝色砸伤、挤伤

1、专人监护。 

2、专人指挥。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3管路输送尾矿4蓝色高处坠落

1、作业前检查管 

路牢固度。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4管路输送尾矿4蓝色滑坡

1、尾矿工每班必 

须检查,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 

2、班长做好监督。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2作业活动尾矿堆积1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库区未设置警示标志4蓝色淹溺1、设置警示标志。

1、每天进行巡查, 

发现人员靠近及时 

劝离。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2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坝体位移超警戒线; 

坝面出现局部隆起、 

塌陷、流土、管涌、 

渗流量增大、渗水变 

浑,坝体堆积固结度 

降低,对坝体稳定不 

利;坝体防渗、排渗 

及反滤层遭到破坏或 

损坏、失效或能力降 

低;坝基渗流量大、 

坝基透水性强,坝基 

浸水抗剪强度降低;

4蓝色滑坡

1、设立在线监测。 

2、加大泄洪,干 

滩长度汛期大于 

300m,非汛期大于 

50m。 

3、减少或停止排 

尾。

1、每天对排渗设施 

进行观测,发现异 

常及时汇报厂部。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库

3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大气降水量短时间内 

骤增,库周山体发生 

大面积滑坡、塌方, 

导致库水位猛涨出现 

漫坝、溃坝事故;

1红色溃坝

1、停止排尾,排 

洪槽保持畅通,加 

大泄洪量。 

2、坝顶平整,坝 

体覆土种草。 

3、每小时巡查一 

次。 

4、加固加高坝体。 

5、有溃坝危险时, 

启动预案,撤离下 

游群众。





公司级公司分管负责人
4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坝面缺少或不进行维 

护,坝面无排水沟, 

坝肩无截洪沟,大气 

降水冲刷坝面;

4
滑坡

1、坝面设置排水 

沟并进行有效维 

护。

2、坝肩设置截洪 

沟坝并进行有效 

维护。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5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每期筑坝充填作业之 

前,岸坡上的草皮、 

树根、废管件等危及 

坝体安全的杂物不清 

除,遇有泉眼、水井、 

洞穴不进行岸坡处 

理,易出现坝肩处的 

渗流出逸、流砂等现 

象;

4
滑坡

1、每期筑坝充填 

作业之前,清除危 

及坝体安全的杂 

物;

2、遇有泉眼、水 

井、洞穴时进行岸 

坡处理。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6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尾矿坝超期服役;4蓝色滑坡

1、尾矿坝不得超 

期服役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7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尾矿坝裂缝、沉降、 

滑坡、开裂等异常情 

4蓝色坍塌

1、控制坝体变形, 

防止引起裂缝的 

不均匀沉降发生; 

2、加强巡查,发 

现异常及时处理。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8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尾矿库浸润线过高, 

坝坡溢出;库水位控 

制不当或过高

4蓝色滑坡

1、设立在线监测; 

2、每天对排渗设 

施进行观测,发现 

异常及时汇报; 

3、加大泄洪,干 

滩长度汛期大于 

300m,非汛期大于50m; 

4、减少或停止排 

尾。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9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最小安全超高及干滩 

长度不符合规范

4蓝色滑坡

1、停止排尾,降 

低库水位; 

2、检查排洪槽是 

否堵塞,及时处 

理;

3、发现问题,及 

时汇报。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10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库区存在非法采矿、 

采石作业活动

4蓝色滑坡

1、严格杜绝非法 

作业活动; 

2、定期巡检。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11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晚间巡查照明不足或 

单人巡查摔伤或掉入 

坝内

4蓝色摔伤、淹溺

1、晚间巡查要有 

足够照明且不得 

单人巡查。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12

尾矿进 

入尾矿 

坝自然 

沉积

坝体排渗设施是否完 

好、排渗效果是否良 

4蓝色滑坡

1、按照设计布设 

排渗管路。 

2、及时检查排渗 

效果。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3作业活动尾矿排洪1

泄水井 

紧急情 

况泄洪

排水构筑物有变形、 

位移、损毁、淤堵等 

现象

4蓝色滑坡

1、及时检查、及时 

维护并经排洪能力 

计算排水满足要 

求。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2

泄水井 

紧急情 

况泄洪

裂缝或排水不畅4蓝色

坍塌或淤 堵


1、及时检查、及 

时清理、及时维 

护。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3

泄水井 

紧急情 

况泄洪

泄水塔升安全防护措 

施不完善,拱板固定 

不牢

4蓝色淹溺

1、设置稳妥的安 

全防护设施。

1、专人指挥、专人 

监护、专人固定拱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4作业活动尾矿回水1管路回水

当回水与尾矿库安全滩 

长和安全超高有矛盾时

4蓝色滑坡

1、保证滩长和安全 

超高,及时回水。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
5作业活动

库水 

位监 

测和 

防洪

1水位检测库内水位超限2橙色其他伤害

1、保持干滩长度。 

2、保持安全超高。

1、做好排洪系统日 

常巡检。



1、做好应 

急救援预 

案。

部门级机电科尾矿库机电副厂长

2

 

水位检测

回水水质和水量不满 

足要求

 

4蓝色其他伤害

1、尽量降低库内 

水位。

 

1、班长、安全员每 

班检查。




岗位级尾矿库操作工